欄目導航
江油地情 時間:2016-06-07 點擊量:次
江油是綿陽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,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,涪江上游,龍門山脈東南,距離綿陽33公里,成都150公里。市幅員面積2719平方千米。
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,年均日照總數1367小時,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,年無霜期280天,年均氣溫16.2℃。江油以平壩和丘陵地貌為主,江彰平原為境內最大平原。
江油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,能源基地,冶金基地,建材基地。江油市城市規模居四川前十(包括地級市)屬中等城市。
★ 歷史沿革
江油歷史悠久,早在北魏正始二年(公元505年)設郡,后改江油縣。東漢設置的德陽縣,以后歷經演變,到隋初縣境分置陰平、昌隆2縣。以后又幾經演變,至南宋時江油縣治遷入縣境后,分置江油、彰明2縣。
1935年紅四方面軍駐縣時,曾分設過濟時、重華、彰明3縣和中壩鎮。
1940年8月,為適應抗戰需要,統一行政區劃,撤銷聯保改為鄉鎮,撤并部分保、甲。全縣仍分為3個區,原24個聯保改為4個鎮17個鄉,原492個保撤并為295個保,原4920個甲撤并為3156個甲。時為區、鄉(鎮)、保、甲四級制。與江油相鄰的彰明縣,當年也在按省政府指令調整縣以下行區劃,撤銷區的建制,由縣政府直轄聯保(當時彰明是全省最小的一個縣,面積僅600多平方千米)。
1950-1955年,先后7次調整行政區劃。至1955年,全縣分設5個區(縣的派出機構)、2個鎮、32個鄉、284個村、10個居民委員會,約3000個村(居)民小組。
1958年江油、彰明兩縣合并為江彰縣。
1958年秋,彰明縣并入江油縣,全縣分設為9個區、40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、361個管理區、1588個生產小隊。1959年復改江油縣。
1984年后,江油縣(市)多次進行撤區并鄉建鎮工作。1997年,全市面積2719.3平方千米,人口85萬,轄4街道20鎮21鄉。市政府駐中壩鎮。
1988年撤縣設市。1988-2月,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江油市。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,江油市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。
2000年,江油市轄4個街道、20個鎮、21個鄉:長鋼街道、武都長鋼街道、含增長鋼街道、華平街道、中壩鎮、三合鎮、太平鎮、含增鎮、青蓮鎮、彰明鎮、龍鳳鎮、武都鎮、大康鎮、新安鎮、戰旗鎮、雙河鎮、永勝鎮、小溪壩鎮、重華鎮、河口鎮、厚壩鎮、二郎廟鎮、馬角壩鎮、雁門鎮、九嶺鎮、西屏鄉、方水鄉、八一鄉、香水鄉、大堰鄉、東興鄉、北城鄉、義新鄉、貫山鄉、新春鄉、新興鄉、東安鄉、文勝鄉、銅星鄉、重興鄉、云集鄉、石元鄉、敬元鄉、六合鄉、楓順鄉。有彝族、藏族、苗族、回族、侗族、瑤族、蒙古族、土家族、僳僳族、滿族、納西族、布依族、白族、壯族、傣族等民族分布。
2003年12月8日,江油市北城鄉政府駐地由白石村一組遷至白衣村九組天竹山。
2004年,江油市轄4個街道、21個鎮。
★ 行政區劃
江油市轄4個街道、21個鎮、19個鄉:長鋼街道、武都街道、含增街道、華平街道、中壩鎮、太平鎮、三合鎮、含增鎮、青蓮鎮、彰明鎮、龍鳳鎮、武都鎮、大康鎮、新安鎮、戰旗鎮、雙河鎮、永勝鎮、小溪壩鎮、河口鎮、重華鎮、厚壩鎮、二郎廟鎮、馬角鎮、雁門鎮、九嶺鎮、八一鄉、方水鄉、西屏鄉、香水鄉、大堰鄉、東興鄉、義新鄉、貫山鄉、新興鄉、新春鄉、東安鄉、銅星鄉、文勝鄉、重興鄉、云集鄉、石元鄉、敬元鄉、六合鄉、楓順鄉。
★地理環境
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,涪江上游,龍門山脈東南。距離綿陽市40公里,成都160公里。市幅員面積2719平方千米。東鄰廣元市區和劍閣縣,南接梓潼市和綿陽市游仙區、涪城區,西接安縣、北川縣,北連平武縣、青川縣。江油市人民政府駐地中壩鎮,地理坐標為東經104度44分,北緯31度47分。
⒈ 氣候
處于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,年均日照總數1367小時,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,年無霜期280天,年均氣溫16.2攝氏度。
⒉地貌
江油以平壩和丘陵的地貌為主。按地貌主要類型分,平壩占8.6%,丘陵占49.0%,山區占42.4%。市境內地勢西北高、東南低,西北部系山地,海拔一般800-1500米,最高峰為楓順鄉與平武市交界處的轎子頂山,海拔2356米;東南部系丘陵和平壩,海拔一般500-700米,最低點為龍鳳鎮飛鳳山麓涪江河谷,海拔462米。
★自然資源
1.土地資源
2005年江油市土地總面積271992.99公頃。其中農用地242157.52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89.03%,耕地63822.00公頃,占農用地的26.36%;園地6581.21公頃,占農用地的2.72%;林地142253.38公頃,占農用地的58.57%;草地235.36公頃,占農用地面積0.10%;其它農用地29265.55公頃,占農用地的12.09%。
建設用地20648.67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7.59%,其中城鄉建設用地16658.58公頃,占建設用地的80.68%;交通水利用地3591.25公頃,占建設用地的17.39%;其他建設用地398.83公頃,占建設用地的1.93%。
其他土地9186.80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3.38%。其中水域用地5755.7公頃,占其他土地的62.65%;自然保留地3431.10公頃,占其他土地的37.35%。
2.礦產資源
江油礦產豐富,有金、大理石、煤、石油、天然氣、石灰石、硫鐵礦、石英砂等 ,市工業開發區具有良好的能源、建材、天然氣等為發展工業可利用的資源優勢,現已探明金屬與非金屬礦20余種。已進行規模開采的有天然氣、黃鐵礦、赤鐵礦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、硅石等7種。
3.植物
江油市工業開發區還是全國商品糧食生產基地,主產水稻、小麥、玉米、油菜。同時,蔬菜、水果等亦是開發區的優勢所在。
4.水資源
江油市水資源豐富,區內涪江河年水流量48億m3,平通河年流量7億立米,自產水量18億m3,地下水總量3.9億m3,可開發的水資源總量18.76億m3。
★人口
2013年末,江油市公安戶籍人口88.87萬人,其中:農業人口60.69萬人,非農業人口28.18萬人;男性人口45.29萬人,女性人口43.58萬人,男女性別比為103.9:100。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.36萬人,城鎮化率為51.01%,同比提高1.43個百分點。人口出生率8.48‰,死亡率5.81‰,自然增長率2.67‰,符合政策生育率90.11%。
上一篇:江油市
下一篇:沒有了
江油是綿陽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,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,涪江上游,龍門山脈東南,距離綿陽33公里,成都150公里。市幅員面積2719平方千米。
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,年均日照總數1367小時,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,年無霜期280天,年均氣溫16.2℃。江油以平壩和丘陵地貌為主,江彰平原為境內最大平原。
江油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,能源基地,冶金基地,建材基地。江油市城市規模居四川前十(包括地級市)屬中等城市。
★ 歷史沿革
江油歷史悠久,早在北魏正始二年(公元505年)設郡,后改江油縣。東漢設置的德陽縣,以后歷經演變,到隋初縣境分置陰平、昌隆2縣。以后又幾經演變,至南宋時江油縣治遷入縣境后,分置江油、彰明2縣。
1935年紅四方面軍駐縣時,曾分設過濟時、重華、彰明3縣和中壩鎮。
1940年8月,為適應抗戰需要,統一行政區劃,撤銷聯保改為鄉鎮,撤并部分保、甲。全縣仍分為3個區,原24個聯保改為4個鎮17個鄉,原492個保撤并為295個保,原4920個甲撤并為3156個甲。時為區、鄉(鎮)、保、甲四級制。與江油相鄰的彰明縣,當年也在按省政府指令調整縣以下行區劃,撤銷區的建制,由縣政府直轄聯保(當時彰明是全省最小的一個縣,面積僅600多平方千米)。
1950-1955年,先后7次調整行政區劃。至1955年,全縣分設5個區(縣的派出機構)、2個鎮、32個鄉、284個村、10個居民委員會,約3000個村(居)民小組。
1958年江油、彰明兩縣合并為江彰縣。
1958年秋,彰明縣并入江油縣,全縣分設為9個區、40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、361個管理區、1588個生產小隊。1959年復改江油縣。
1984年后,江油縣(市)多次進行撤區并鄉建鎮工作。1997年,全市面積2719.3平方千米,人口85萬,轄4街道20鎮21鄉。市政府駐中壩鎮。
1988年撤縣設市。1988-2月,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江油市。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,江油市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。
2000年,江油市轄4個街道、20個鎮、21個鄉:長鋼街道、武都長鋼街道、含增長鋼街道、華平街道、中壩鎮、三合鎮、太平鎮、含增鎮、青蓮鎮、彰明鎮、龍鳳鎮、武都鎮、大康鎮、新安鎮、戰旗鎮、雙河鎮、永勝鎮、小溪壩鎮、重華鎮、河口鎮、厚壩鎮、二郎廟鎮、馬角壩鎮、雁門鎮、九嶺鎮、西屏鄉、方水鄉、八一鄉、香水鄉、大堰鄉、東興鄉、北城鄉、義新鄉、貫山鄉、新春鄉、新興鄉、東安鄉、文勝鄉、銅星鄉、重興鄉、云集鄉、石元鄉、敬元鄉、六合鄉、楓順鄉。有彝族、藏族、苗族、回族、侗族、瑤族、蒙古族、土家族、僳僳族、滿族、納西族、布依族、白族、壯族、傣族等民族分布。
2003年12月8日,江油市北城鄉政府駐地由白石村一組遷至白衣村九組天竹山。
2004年,江油市轄4個街道、21個鎮。
★ 行政區劃
江油市轄4個街道、21個鎮、19個鄉:長鋼街道、武都街道、含增街道、華平街道、中壩鎮、太平鎮、三合鎮、含增鎮、青蓮鎮、彰明鎮、龍鳳鎮、武都鎮、大康鎮、新安鎮、戰旗鎮、雙河鎮、永勝鎮、小溪壩鎮、河口鎮、重華鎮、厚壩鎮、二郎廟鎮、馬角鎮、雁門鎮、九嶺鎮、八一鄉、方水鄉、西屏鄉、香水鄉、大堰鄉、東興鄉、義新鄉、貫山鄉、新興鄉、新春鄉、東安鄉、銅星鄉、文勝鄉、重興鄉、云集鄉、石元鄉、敬元鄉、六合鄉、楓順鄉。
★地理環境
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,涪江上游,龍門山脈東南。距離綿陽市40公里,成都160公里。市幅員面積2719平方千米。東鄰廣元市區和劍閣縣,南接梓潼市和綿陽市游仙區、涪城區,西接安縣、北川縣,北連平武縣、青川縣。江油市人民政府駐地中壩鎮,地理坐標為東經104度44分,北緯31度47分。
⒈ 氣候
處于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,年均日照總數1367小時,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,年無霜期280天,年均氣溫16.2攝氏度。
⒉地貌
江油以平壩和丘陵的地貌為主。按地貌主要類型分,平壩占8.6%,丘陵占49.0%,山區占42.4%。市境內地勢西北高、東南低,西北部系山地,海拔一般800-1500米,最高峰為楓順鄉與平武市交界處的轎子頂山,海拔2356米;東南部系丘陵和平壩,海拔一般500-700米,最低點為龍鳳鎮飛鳳山麓涪江河谷,海拔462米。
★自然資源
1.土地資源
2005年江油市土地總面積271992.99公頃。其中農用地242157.52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的89.03%,耕地63822.00公頃,占農用地的26.36%;園地6581.21公頃,占農用地的2.72%;林地142253.38公頃,占農用地的58.57%;草地235.36公頃,占農用地面積0.10%;其它農用地29265.55公頃,占農用地的12.09%。
建設用地20648.67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7.59%,其中城鄉建設用地16658.58公頃,占建設用地的80.68%;交通水利用地3591.25公頃,占建設用地的17.39%;其他建設用地398.83公頃,占建設用地的1.93%。
其他土地9186.80公頃,占土地總面積3.38%。其中水域用地5755.7公頃,占其他土地的62.65%;自然保留地3431.10公頃,占其他土地的37.35%。
2.礦產資源
江油礦產豐富,有金、大理石、煤、石油、天然氣、石灰石、硫鐵礦、石英砂等 ,市工業開發區具有良好的能源、建材、天然氣等為發展工業可利用的資源優勢,現已探明金屬與非金屬礦20余種。已進行規模開采的有天然氣、黃鐵礦、赤鐵礦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、硅石等7種。
3.植物
江油市工業開發區還是全國商品糧食生產基地,主產水稻、小麥、玉米、油菜。同時,蔬菜、水果等亦是開發區的優勢所在。
4.水資源
江油市水資源豐富,區內涪江河年水流量48億m3,平通河年流量7億立米,自產水量18億m3,地下水總量3.9億m3,可開發的水資源總量18.76億m3。
★人口
2013年末,江油市公安戶籍人口88.87萬人,其中:農業人口60.69萬人,非農業人口28.18萬人;男性人口45.29萬人,女性人口43.58萬人,男女性別比為103.9:100。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.36萬人,城鎮化率為51.01%,同比提高1.43個百分點。人口出生率8.48‰,死亡率5.81‰,自然增長率2.67‰,符合政策生育率90.11%。
上一篇:江油市
下一篇:沒有了
